Go to Topwp-includes

从”小质量”到”大质量” 桐昆集团收获浙江制造认证

来源: 嘉兴在线—嘉兴日报  骆颖叶 张元敏

近日,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了“浙江制造”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组为期三天的现场审核,这标志着桐昆集团成功获得“浙江制造”认证,成为行业内首家获得“浙江制造”认证的企业。今年9月,由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起草制定的《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低弹丝》“浙江制造”团体标准,顺利通过“浙江制造”专家组的评审并实施,填补了该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空白。

“浙江制造”依附“中国制造2025”孵化而成,以标准强省、质量强省、品牌强省为战略目标,是浙江企业和产品形象的整体反映和综合体现,其目标定位高品质、高端化,代表了浙江制造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形象标识。桐昆集团为何能获得该认证?桐昆集团技术与质量总监孙燕琳向记者娓娓道来。

 “浙江制造”与发展理念不谋而合

孙燕琳表示,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与指导,公司对“浙江制造”逐渐熟悉起来,公司管理层意识到,“浙江制造”的理念与公司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,申请“浙江制造”认证的过程,就是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的过程。去年开始,桐昆集团开始了这一认证工作。

“浙江制造”对企业在品质卓越、自主创新、产业协同、社会责任四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,“实际上,这几方面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,我们也是从这几方面来制定发展战略的。”孙燕琳说。

作为世界涤纶长丝行业内的龙头老大,桐昆连续十多年占据行业内最大市场份额。如何达到这样的成绩?品质卓越至关重要。每一件出品于桐昆的产品,都高于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的内控要求。

特别是今年9月,由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起草制定的《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低弹丝》“浙江制造”团体标准顺利发布并实施,从生产全流程、环保要求、质量承诺上对该产品作出新的定义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
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。桐昆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能力建设,不断强化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。据统计,“十二五”期间,桐昆累计申报专利331项,主持或参与国家、行业标准制修订近30项,开发新产品200余项。其中,公司的一项“年产40万吨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技术及系列新产品开发”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大奖。

产业协同上,桐昆致力于带动上下游共同发展。“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极高的要求,因此对供应商的原材料也有很高的要求,通过质量把关,倒逼推动上游企业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,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,使质量持续稳步提升,同时引领省内其他化纤企业为下游面料织造业提供优质原料,带动不同区域的面料服装制造业提升规模实力、质量水平,共同实现各自产业的转型升级。”孙燕琳说。

“作为一家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,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推进绿色制造,发展循环经济,实现可持续发展,带动聚酯涤纶行业向资源充分综合利用、绿色低碳、清洁安全转变。”孙燕琳介绍说,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,根据来源不同采用不同工艺处理,例如聚酯装置产生的酯化水提取其中的乙醛和乙二醇后,经过厌氧、好氧处理;染色废水采用自有专利技术进行中和、沉淀处理。各项生产、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,排放时已达国家标准;产生的废气,也会经过无害化处理或综合利用,控制在最新国家标准要求的排放量以下。

“这不仅仅是社会责任,同样也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方面。”孙燕琳说,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乙醛,易燃且有毒,过去公司会将乙醛回收,作为燃料使用,现在经过技术改造提纯至99.9%,可以对外销售,每吨价格可达5000至6000元。

  卓越绩效成就企业“管理经”

孙燕琳介绍,桐昆从1982年诞生至今,从一家风雨飘摇的化学纤维厂一步步发展成行业内的领军企业,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尤其是2009年,面对金融危机,桐昆又一次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。那时候,桐昆逆势而上,乘势而为,建成了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的聚酯熔体直纺项目——年产4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。产能翻倍增加,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,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夯实管理基础,强健企业体制,是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。

此时,适时导入“卓越绩效管理模式”,促成了桐昆在急速转型中从“小质量”向“大质量”转变。过去,企业只注重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,在导入该模式后,企业的战略是否科学?管理方法是否先进?企业文化与发展方向是否一致?这些都成为企业需要考量的问题。据悉,自导入该模式,企业每年都以此衡量工作情况。

另外,“卓越绩效管理模式”要求企业充分考虑到顾客、股东、员工、合作伙伴和社会等相关方的利益平衡,通过追求各相关方的综合满意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“人们总是希望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,却往往忽视了价廉物美的情况下对方的发展空间。”孙燕琳说。在导入该模式后,企业更加关注与合作伙伴的关系,寻求一种共赢的状态。

“我们被称为行业内的‘领头羊’,换句话说,我们的前面没有可供模仿的对象,‘卓越绩效管理模式’的导入,为我们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和方法。”孙燕琳说。